封面评论 | 外卖起送门槛诱导加单造成浪费,“转移计价”模式有天然局限性
本文转自:封面新闻
□蒋璟璟
很多消费者发现,外卖平台上的商家普遍设置了一定的起送门槛,需要达到最低的购买金额才能够配送,这让许多人不知如何是好,凑单造成浪费,不凑单无法下单。近日,有不少消费者在封面新闻云投诉平台就此展开讨论,讲述自己被迫“凑单”的经历,不少人认为外卖平台商家起送费标准较高,会造成消费者点单超量,实为商家诱导“加单”。
时至今日,“起送门槛”与“配送费”,已成为影响线上外卖用户体验的两大关键变量。与之相关的争议其实一直存在,诸如“诱导下单”“造成浪费”之类的吐槽,也引发了广泛的共鸣。很多时候,在点外卖下单过程中,消费者深感自己被胁迫、被设套,那种油然而生的反感与抵触,俨然是真情流露,自然是情有可原。
,,新2手机管理端网址(www.99cx.vip)实时更新发布最新最快最有效的新2手机管理端网址,包括新2手机网址,新2备用网址,皇冠最新网址,新2足球网址,新2网址大全。
之所以设立“起送门槛”,当然是为了让顾客多选购、多消费。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,根本算不上是阴谋,就是直来直去的阳谋。从本质上说,这属于商家“自主经营权”的范畴,未必全然合理,但大概率是合规的。之于此,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审视,当然会有不同的观感。比如说,有人就斥之为“诱导加单”——这一说法,同样不能算错。
互联网外卖作为一门生意,天然有逐利性,至少不能做赔本的买卖。而这一最朴拙的逻辑,事实上很好解释了“起送门槛”存在的理由。我们知道,每送一单外卖,平台都会按照订单金额的固定比例抽取佣金。倘若订单金额过低、抽成过少,那么就直接收取数元的“最低服务费”——在这套游戏规则下,商家“小订单”的利润,很大可能不足以覆盖平台佣金。为了避免“亏本”,定一个起送门槛,成为业界通例。
所谓“起送门槛”“配送费”所指向的根本性命题,无疑还是平台、商家、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。理论上,整个外卖产业链,最终的买单者必然都是消费者。而实际的问题仅仅在于,“买单”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展开?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,时至今日,很多外卖消费者,关于“配送费”,依旧习惯“间接报价”而非“直接报价”。就算明码标价了“配送费”,用户也倾向于通过凑单等各种方式将之形式上“免除”。
免除配送费,当然是不可能的,只是转移而已,不过是“直接收”变成“间接收”。需要说明的是,如今很多外卖平台的抽成规则都采取了阶梯制,也即客单价越高,收费比例越高。这套玩法的底层逻辑是,商家以多出的“抽成”支付了用户免除的“配送费”。而这笔钱,还是来自高客单价蕴含的“高利润”。说到底,还是消费者掏钱。
间接报价、转结式收费的模式,导致了买卖双方无休无止的相互算计,那些看起来精明的薅羊毛、捡便宜,实则都是没有意义的。当我们不愿意被胁迫加单、不愿意因为凑单而浪费,就必然要直面一个根本性追问。那就是,是不是真正做好心理准备,来接受“直接报价”、心平气和地为每一笔外卖订单支付配送费。
网友评论